于魁智,作为中国京剧界的翘楚和“第一老生”,不仅屡次登上春晚演唱经典戏曲,还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,成为当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京剧名家之一。然而,在这片璀璨的光环背后,鲜为人知的是,他的私人生活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般顺遂。事实上,他在三个家庭之间奔波,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,生活的重担让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,心中不禁渴望着能将每一块钱分成三份,勉强支撑三个家庭的需求。
2025年6月10日,由于在一档采访节目中的不当言论,他再次引发了公众关注,迅速登上热搜并遭到网友的批评与谩骂。
于魁智出生于1961年,来自辽宁省的一个普通家庭。父亲是工厂的普通工人,母亲则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。家境贫寒,收入微薄,生活一度过得十分拮据。年仅三岁时,于魁智因遭受过度惊吓而患上了癫痫,发病时他常常突然倒地,浑身抽搐,口吐白沫,场面十分惊悚。父母焦急万分,四处求医问药。在这一过程中,家里几乎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品,父亲卖掉了自己的自行车和照相机,母亲则典当了手镯和耳环。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,终于在他六岁那年,病魔得以战胜。
展开剩余78%于魁智与京剧的缘分始于十岁那年,当时母亲将他送入了沈阳京剧学院。在那里,他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涯。每天清晨五点,准时起床,开始练嗓子、压腿、翻身等一系列高难度的训练。受伤和流血是家常便饭,但于魁智从未因此放弃,始终坚信,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,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1978年,于魁智从沈阳京剧学院毕业,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无比热爱,他决定报考中国戏曲学院,继续追求更高的艺术理想。带着仅有的50元钱,他踏上了从沈阳到北京的长途火车,独自前往求学。在中国戏曲学院,他以极为勤奋的学习态度,早早起床练功,每学期不仅自己节俭度日,还背着70斤挂面回家,只为确保父母的生活得到照顾。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,他的京剧才艺不断精进,最终于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学院毕业,随后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。
他的演艺事业迅速腾飞,奖项层出不穷。1987年,他获得了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,1989年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,1993年又荣膺梅兰芳金奖,成为了京剧界的顶尖人物。与此同时,于魁智的感情生活也逐渐展开。1990年,他在香港演出时认识了梁以薇,一位来自富裕家庭的香港女子。两人初遇时,梁以薇的父母并不看好他们的婚事,认为两地相隔过远,难以维系。然而,梁以薇为了爱,毅然辞去高薪工作,追随于魁智回到北京。两人在一个仅12平方米的筒子楼里开始了简朴的婚姻生活,直到1996年单位分配给于魁智一套两居室,他们的生活才有所改善。
1997年,他们的儿子牛牛出生,家庭生活逐渐有了些许温馨的变化。然而,幸福的日子并未长久,2002年,梁以薇的母亲突然患上眼疾几乎失明,随后又被诊断出乳腺癌。为了照顾母亲,梁以薇带着牛牛回到了香港。与此同时,于魁智在沈阳的父母也渐渐年迈,健康状况每况愈下。父亲患有高血压,母亲则心脏不好。尽管妹妹常常照顾父母,但沉重的医疗费用依然主要由于魁智承担。此时,他面临着北京、香港、沈阳三个家庭的经济压力,不得不将每月的工资分成三份,一份寄回沈阳父母的医疗费用,一份供岳母在香港治病,剩下的才是自己小家庭的日常开销。
为了节省开支,于魁智的生活极为节俭,常常穿着十几元钱的地摊货,夜晚的晚餐也只是泡面。然而,即便如此,他从未有过怨言,始终默默肩负起作为儿子、丈夫和父亲的责任。尽管家庭经济状况让他压力山大,但他依旧坚持履行自己在京剧舞台上的职责,从不缺席任何一场演出。与此同时,他还担任了河南戏剧艺术学院院长、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班主任及京剧系主任等职务,致力于培养京剧后备人才,力求让京剧艺术传承不息。
多年过去,儿子牛牛已经长大成人,拥有了自己的事业,而梁以薇的母亲也在病情稳定后,夫妻俩终于结束了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。如今,于魁智和梁以薇也能共同照顾两边的老人,家庭的负担逐渐减轻。
提到于魁智的演艺事业,就不得不提他与黄金搭档李胜素的合作。他们共同演绎的《霸王别姬》《杨门女将》等经典剧目,深受观众喜爱,成为京剧艺术的经典之作。然而,在2025年6月10日,两人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言论,却引发了舆论风波。在视频中,李胜素曾表示:“香港观众在观看演出时,从不录像,也不会拿手机拍照,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。”于魁智也在一旁附和,这番评论原本是对香港观众文明观演的肯定,然而却被部分网友误解为在贬低内地观众,导致网上风波不断,甚至有不少粉丝因此转黑。
尽管两位京剧大师为京剧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,依然有无数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,但此次事件无疑让他们在内地的粉丝心中产生了裂痕。究竟这场风波会如何发展,公众的看法又如何变化,仍然值得关注。
发布于:山东省传金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